春意盎然,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期望与重托,纷纷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众心声,调研民情民意。在南粤这片热土上,代表们走进田间地头,探访社区小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他们将这些宝贵的民情民意如何申请股票杠杆,转化为一份份沉甸甸的议案建议,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代言、替民办事、增民福祉”的庄严承诺,让“履职为民”成为两会期间最亮丽的风景线。
科技赋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不仅在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技术、数字孪生、新型测绘技术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推动中华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 图源:江门致公
红色文物和革命遗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崔岩和他的团队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在了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上。这是一项既繁琐又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但崔岩却对此充满了热情和执着。
为更好地进行红色基因库的数字化保护,崔岩带领团队一边研发新技术,一边深入实地进行数字化采集。他们自主研发的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如同一双“慧眼”,能够高效、精确地捕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为红色文物的数字化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户外数字化拍摄工作异常艰辛。崔岩和他的团队成员们经常要背着沉重的设备,徒步行走在偏远的山区或乡村。有时候,为了拍摄一个遗址或文物,他们需要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作,甚至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然而,每当看到那些珍贵的红色历史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他们心中的喜悦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那双泛白的旧布鞋,给崔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双布鞋,是焦裕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的见证。崔岩深知,这些红色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瑰宝。因此,他决定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更多的红色文物进行数字化重建,让它们的故事得以永存,让后人铭记那段峥嵘岁月。
在过去的几年里,崔岩和他的团队走遍了大江南北,为数万件红色文物、数千个红色展览馆进行了三维高精度数字化重建与呈现。这些数字化的红色文物,不仅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那段光辉的历史。
2022年,崔岩在五邑大学打造了首个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这个基地利用混合现实交互技术,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触摸”到那些红色文物,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一位学生曾感慨地说:“在参观之前,我觉得党史教育都是以解说为主。但是今天通过沉浸观看的方式,让我牢牢记住了这些故事。”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也让他们对党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崔岩准备提交一份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成果进校园的建议。他希望通过搭建红色文化数字影院、红色文化数字图书馆、红色文化数字教育基地等平台,让红色基因库数字建设成果更好地融入到全国各地各校的思政课堂中。他相信,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学生们将能够足不出户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红色教育更加省时、省力,也更加入脑、入心。
深耕教育一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声
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副校长赵桂枝始终深耕教育一线,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副校长赵桂枝。图源:南方+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赵桂枝深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她密切关注中山市体教融合的发展,见证了中山市以这一理念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教育强市、体育强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显著成效。苏炳添、陈艺文等具有体育文化影响力的运动员的涌现,以及中山市学生体质优良率的大幅提升,都是这一成果的有力证明。赵桂枝积极建议将“体育回归教育,教育反哺体育”的中山体教融合新样板模式向全国推广。这一建议不仅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还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吸引了多地前来交流学习。
除了关注体教融合,赵桂枝还积极建言献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她提出的《关于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创造性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建议》和《关于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建议》等,都得到了相关部委的回复。
在履职过程中,赵桂枝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走访等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这些经历让她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了国家在各领域的发展情况,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发声的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打造一流的教育,需要培养一流的教师。今年赵桂枝计划提一个关于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切实培养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建议,“希望能够为2035年,实现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聚力“百千万工程”,推动粤北山区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来自粤北韶关。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饶,孕育了无数岭南佳果和山珍野味。她自幼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对家乡的农产品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认识。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物流等条件的限制,粤北山区的优质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图源:中国人大网
“看着家乡这么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我心里特别着急。”黄秀芬说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决定投身农业事业,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的农产品开拓市场。在曲江农科所,她设立了基地,开始了她的“振兴家乡”之旅。她深知,要让家乡的美味飘香四海,就必须打破物流的瓶颈,完善供应链体系。
为此,黄秀芬四处奔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她积极参与韶关市的建设和发展,致力于把这里打造成粤赣湘农产品交易的高地。同时,她也积极响应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部署,努力推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韶关的沙田柚、食用菌、生猪等农产品逐渐打开了市场,甚至走向了国际市场,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韶关市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积极推动“12221市场体系”建设。黄秀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到“百千万工程”中来。
黄秀芬深知,农业是一个需要集体劳动与智慧的行业,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发展。因此,她创办了品牌“韶州府”,旨在通过这个平台,让韶关的岭南山珍响彻湾区,走向全国。同时,她也希望这个平台能够成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共同为粤北山区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黄秀芬致力于打造粤北的供应链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她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打破发展中的壁垒。在这一平台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入驻,共同构成了粤北山区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如今,黄秀芬的供应链平台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入驻,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她希望,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为“百千万工程”的样板,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美好生活。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本文责编】林若川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如何申请股票杠杆